今年以来,药品零售业的销售低迷已是不争的事实,即便作为行业翘楚的几大连锁药店上市公司,上半年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大都创近三年同期新低,导致股价下挫,市值缩水。区域中小型连锁及单体药店更是客流下滑,无计可施。

但,据国家药监局2021年第二季度《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告》显示,全国药店数量已达57.9万家,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加2.5万余家。同时行业并购案例溢价高企,市盈率甚至超过了二级市场。

一边是增量放缓,内卷加剧,股价低迷;一边是药店总数快速增长,并购价越抬越高。药店行业怎么了?是值得长期供养的摇钱树,还是见好速抛的“烫手山芋”?

首先,支撑药店数量增长的基底,是医药健康市场持续扩容的增长大势。

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增量空间,政府政策力度也会逐年加码。与此同时,人均消费能力和健康支出水平不断增高,人口老龄化伴随的是慢病人群大幅度增长,而慢性病用药消费场景主要集中在线下药店,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

其次,院外医药市场在急速扩容。

医疗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,变相推动着处方药的外流,有望形成千亿级院外处方药市场,对药店的政策利好呈现出“长效缓释”的长期逻辑;而从短期看,今年以来,国谈药“双通道”管理将药店纳入与医疗机构同等的医保支付标准,慢病“长处方”政策为药店承接慢病用药逐步清障。同时,有产品竞争优势的创新药企、原研处方药企在集采降价的压力下,放弃医院市场,转而开拓扶持院外市场。再叠加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协同,可以说,在政策、产品、技术条件上,药店都有了长足发展的基础,是难得的“雪厚坡长”的优质赛道。

第三,行业集中度提升在至少未来5年内是药品零售业的主旋律,头部连锁药店和其背后的资本会紧紧抓住市场整合期的“时间窗口”,跑马圈地,以时间换空间,抢占规模领先优势。

据相关数据显示,上半年7家上市连锁共新增门店近5000家,其中并购门店超过1200家,斥资约17亿元。大连锁争相并购的局面之下,药店尤其是区域龙头仍然是优质稀缺资源,依然值钱,导致各地不断加码新开药店。第四,之前在医药电商的冲击下,线下药店的价值受到质疑。但在新零售时代,线上线下差异化竞争与优势互补成为主流。

对药品经营来说,特别是大增量的处方药和慢病用药,依赖于线下的O2O则更比B2C更具优势,其专业度、信任度高,配送及时,又能解决药监、工商、医保等属地化监管的痛点。

为什么药店会越开越多呢?关键是药品的利润,“三个劫道的,不如一个卖药的”,通过这句话,你就能知道药店的利润有多高了。小时候我们去药店买药时常常是用白纸包几粒药就好了,现在都是整合推荐,而且价格不菲,为了治病我们肯定是买所谓的好的贵的,这方面也为药店带来更多的利润。

总而言之,暴利是药店的收入支撑,这也是药店越开越多的最根本原因。